2025年3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度编委会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办公楼小礼堂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哲社版学报编委会委员以及学报期刊社相关人员参加会议。适值“期刊管理与建设”校内专项巡察工作开展之际,党委第三巡察组组长代蕊华,副组长王琳、万姗姗列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由哲社版学报常务副主编付长珍主持。学报期刊社主任黄薇首先为会议致辞。她真挚感谢编委们为学报所付出的学术贡献与智慧,并表示过去一年中,哲社版学报坚守质量生命线,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学术前沿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今年适逢学报创刊七十周年,她衷心期待编委会加强指导,支持和帮助学报书写新的篇章,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作出更大的成绩。同时,她也向学校党委第三巡察组引领期刊联动、同题共答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哲社版学报主编朱志荣做了“2024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他从重点栏目策划、推进对外传播、开展学术活动、获奖转载情况四个方面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2024年,哲社版学报特别策划了“重启科技与人文对话”、“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不确定性与社会学知识的应对”及“中国式现代化”系列专题。年内刊出的多篇论文获得《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刊发的成素梅教授论文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图书,胡范铸教授论文获CTTI2024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田晓菲和陈大康教授的论文入选CSSCI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热文榜。“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专栏入选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建设”支持计划,“重启科技与人文对话”栏目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2025年,哲社版学报将继续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加强与院系互动,提供青年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强栏目建设,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哲社版学报常务副主编付长珍表示,学报充分发挥综合刊的跨学科优势,突破传统的学科拼盘式困局,通过问题导向的议题设置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编辑部同仁们打破学科栏目藩篱,深度合作,在人工智能引发的学术范式转型背景下,充分关注人文学术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核心议题,着力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话语体系。
长期以来,哲社版学报的发展得到了编委们的大力支持,他们通过组织稿件、推荐稿件、撰写稿件等多种方式,贡献智慧、指导办刊。在会议上,编委童世骏、沈志华、杨国荣、汪荣明、潘文国、谭帆、杨扬、胡范铸、高瑞泉、解超、冯学钢、郁振华诸教授先后发表了他们的真知灼见。编委们对学报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并从期刊发展、影响力提升、学术热点响应等方面围绕学报高质量发展给出了建设性意见。编委们谈到,学报要围绕学校“文科强校”目标,将学报办成“文科强校”的重要阵地;要平衡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学术热点追踪,提前做好选题策划,开展跨学科栏目建设;关注智能时代的学术新挑战,关注中国案例研究与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人文学术;加强与院系互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围绕创刊70周年策划纪念专刊、“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专栏建设,主动引领学术前沿;优化新媒体传播策略,提升文章学术影响力;积极扶持青年学者,更好地为校内成果展示提供平台;加强编校质量把关,提倡朴实精练的文风。
雷启立副校长为会议作总结讲话。他感谢编委们在百忙中参加会议,肯定了编辑部取得的工作成绩。他强调,今年是学校首次对期刊管理与建设相关单位开展专项巡察,体现了学校对期刊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使命,要端端正正办好刊物,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学术底线,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在期刊评价日益量化的环境中做好目标与指标的平衡,迎接当前传播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学术界发出更有力的声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