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社会发展: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主编与青年学者对话论坛”近日在我校隆重举办。
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对外汉语学院、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复旦大学《当代修辞学》和上海市语文学会联合主办,本校学报(哲社版)主编、《当代修辞学》编委会主任兼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胡范铸主持了论坛,副校长汪荣明专门到会致辞。
本次论坛的主题一是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语言学何为,语言学者何为,语言学期刊何为?二是在当今的学术语境中,青年语言学队伍如何建设,语言学期刊何为?
“人是语言的动物”,语言学既是基础性的学科,也是领先性的学科。在国际学术界,从“演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批评语言学”“科学修辞学”到“神经语言学”,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命题新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但就国内而言,尽管高校中数量最为庞大的教师队伍就是语言学——全国高达十几万,仅仅在华东师大,包括对外汉语学院、外语学院、汉语国际教师研修基地、中文系、古籍研究所、文字研究中心等,青年语言学教师就多达一百多位,但学术研究的命题却并不宽阔,理论创新的自觉更为薄弱,而学术创新的支持系统——一二十家语言学核心期刊更分属汉外两界,彼此之间都缺乏声气互通。如何更有效地沟通语言学名刊与青年学者,更有效地激发广大青年语言学者的学术热情和探究勇气,不仅关乎青年学者自身的发展,还关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甚至生命科学的发展。
本次论坛可谓是全国汉语界和外语界的语言学核心期刊主编第一次大规模的集结,也是国内语言学核心期刊主编第一次大规模直接与青年的对话。
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国语文》编辑部副主任刘祥柏、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当代语言学》副主编徐赳赳、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执行主编叶青、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王贵元、《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施春宏、《语言研究》主编程邦雄、《汉语学报》副主编谢晓明、《古汉语研究》编辑部蔡梦麒、《世界汉语教学》编委吴勇毅、《当代修辞学》主编祝克懿、《外国语》主编束定芳、《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执行主编袁筱一、《华文教学与研究》主编宗世海、《对外汉语研究》编委陈昌来等与来自各地的一百多位青年学者展开了非常热烈的对话:“青年学者如何走出青年身份的自限,以‘学者’而非‘青年学者’的自信思考问题?”“青年学者如何走出理论范式的自限,以‘目标/问题/方法’的自觉而非‘二级三级学科’的意识思考问题?”“青年学者如何走出中国空间的自限,以‘当代高本汉’而非‘某地语言学者’的气度思考问题?”激烈的对话不但激活了青年的思路,也启发了主编。
主编与青年学者纷纷表示,华东师大为语言学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热切希望以后还能够继续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