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部和社科处联合主办的“学术未来: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研究思路研讨会”3月5日在中北校区举行。1985年,学报哲社版曾经隆重推出“本校青年教师论文专号”,集中发表了当时还是讲师和助教的童世骏、陈琦伟、潘英丽、陈兼、陈卫平、陈克艰、王晓明、夏中义、刘大为、刘永翔、邵勤、曹前等人的论文,有效地促进了华东师大青年学者群的成长;30年后的今天,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报联合社科处再一次组织一系列旨在重建华东师大“青年学者群”形象的举措,本次会议即为其中一项。
这次会议是本校第一次较大规模的专门的国家社科项目研究者的讨论会,也是本校各学科青年学者同场第一次集中讨论自己“研究思路”的研讨会。会议获得青年学者的热烈响应。
会议由学报哲社版主编胡范铸教授主持,来自本校的文史哲政经法各系所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承担者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思路,副校长范军教授及陈卫平教授、刘擎教授、文军教授应邀出席指导,社科处副处长霍九仓及学报哲社版全体编辑也与会并与青年学者展开了热烈的对话。
胡范铸指出,学报不仅是学术信息传播的中介,是学术产品鉴定的机构,更应该成为学术思想生成的酵母。
范军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华东师大近三年来有50多位青年学者获得国家社科青年项目。青年是学校的未来,未来不但意味着可能性,意味着潜力,更意味着方向;华东师大需要本校青年学者有大气魄,有大担当,不同学科之间直接对话,不同思想之间互相砥砺,为国家治理、社会发展、文化积累、思想建设,为学校的现在和未来做出更大的努力。
据悉,学报哲社版还将继续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并推出每月一次的“华东师大学报青年论坛”和新的“华东师大学报青年学者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