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主编与青年学者对话论坛暨第七届上海青年语言学论坛” 2016年6月19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上海市语文学会、上海市语文学会青年学者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联合主办。来自《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科学》《方言》《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汉语学报》《当代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当代修辞学》《汉语学习》《古汉语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汉语学界全部CSSCI来源期刊的主编以及来自复旦、上外、交大、同济、上师大、上大、人大、华侨大学、山东大学和华东师大等全国各大高校的百余未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加座者布满了会场的各个角落,并一直延伸至走廊。此前根据计划印制的会议手册及其他书刊等会议材料在会议正式开始前便被一抢而空。
会议现场
论坛由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原主编、复旦大学《当代修辞学》编委会主任胡范铸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专门发来贺辞,童书记指出:“在我国学术系统中,语言学这么重要的一个学科,虽之被列为二级学科,又实际上跨越中文、外语、哲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由此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平台和远地对语言学发展就更显重要。”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前主编、《当代修辞学》编委会主任胡范铸
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执行副主任张建民教授代为宣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教授的欢迎辞,汪校长强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工具,还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语言的发展直接关乎人的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上海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祥地,华东师大的语言学研究也曾被QS列为2016年度全球大学前250-300名。不过,与社会发展对语言学的要求相比,与社会发展对华师大语言学的要求相比,我们还需要加大努力。”“21世纪可以说已经开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思想学术百家争鸣的可能性,华东师大语言学的发展、上海语言学的发展、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如何才能在这一世界性百家争鸣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需要我们卓越的工作,更需要我们彼此的切磋和思想的交锋。”
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古汉语研究》主编蒋冀骋教授在嘉宾致辞中指出,语言学内部分支学科的各自专业性很强,论坛搭建了语言学内部深入交流的很好平台,不但可以促进不同分支学科的对话,促进青年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更可能推动青年学者的跨学科发展。
《古汉语研究》主编蒋冀骋
论坛的上半场“问题与方法”由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对外汉语学院院长吴勇毅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陈振宇、华东师大刘承峰、上海外国语邵洪亮、上海大学杨文波、上师大刘辉、同济大学黄立鹤等六位青年学者先后作了学术报告,主编们则作了针对性的点评。
对外汉语学院院长吴勇毅
论坛的下半场“未来与设想”由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陈昌来教授主持。《语言科学》主编、江苏师大原副校长杨亦鸣呼吁中国语言学既要“顶天”(与国际语言学对话)也要“立地”(回应中国当代语言生活重大关切),社科院《方言》主编麦耘、《当代语言学》副主编徐赳赳、《中国语文》编辑部主任刘祥柏等对语言学研究各领域中的问题既做了尖锐的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陈昌来
《语言科学》主编杨亦鸣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方言》主编麦耘
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具有着重要的学科价值。不仅彰显了当代中国语言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协作与对话,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