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度编委会全体会议在我校中山北路北校区举行。会议由学报(哲社版)主编汪荣明副校长主持,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出席会议并讲话。
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付长珍教授以“深化专题路向,打造对话平台”为题,就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要点作了汇报。2018年度总体办刊思路是“以专题栏目为抓手,打造跨学科对话平台”,主要工作举措有:1.着力推进人文社科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创办“再写中国伦理学”、“社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问题”等专题栏目。2.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继续办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国家话语生态”等特色栏目。3.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学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特别策划了重大专题栏目:一是对话大师专题,二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赢得广泛赞誉。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刊物2018年度考核中,本刊获评“优秀”,并获2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同时,被评为“上海市品牌学术期刊”。
出席会议的编委会委员对学报过去一年的办刊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杨国荣、文军、郁振华、齐卫平、牟发松、陈大康、许纪霖、胡范铸、宋进、冯学钢、高瑞泉、杨扬、潘文国、朱国华、顾红亮、吴瑞君等编委先后发言,针对学报的作者队伍建设、匿名审稿制度建设、新媒体平台建设以及2019年学报计划推出的“城市研究”专刊、“对话大师”系列专栏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就如何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关系,“综合性与专业性”、“学术研究与学术评价”之间的关系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在讲话中指出,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有无数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刊物要注意组织和引导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范围的讨论;人文社会科学非常注重个人独创,但是重大问题还需要团队攻关,刊物可以每年关注几个重要话题,提供讨论平台,这样既可以扩大刊物学术影响,同时还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童书记还重点提及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在重视青年学者的发现和培育的同时,学报工作如何与人才培养有更加密切的联系,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汪荣明副校长在会议总结中对各位编委关心学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强调,学报工作需要依靠编委的力量,大家的智慧是办好刊物的重要基础。他希望编辑部在总结经验、梳理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筹划刊物进一步发展的生长点,例如在现有城市研究选题基础上,应当结合我们身处上海的有利条件,在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发挥好组织引领和服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