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主页

新闻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召开2023年度编委会会议
发布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41

        2024113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度编委会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电化教学楼412会议室举行。学报期刊社主任黄薇为会议致辞,衷心祝愿学报(哲社版)的明天会更好!学报(哲社版)主编朱志荣教授主持会议,学报(哲社版)编委会委员以及学报同仁出席了本次会议。

  54f5cd25-8906-40b7-b45d-23e2933b9553.jpg

   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付长珍教授做了2022—2023年度工作汇报。她强调,学报(哲社版)的定位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一个中心就是以专题栏目建设为抓手,打造跨学科对话平台,主要目的是以超学科的问题意识、跨学科的研究进路来破综合刊的拼盘困局;两条主线一是推进人文社科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一是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开掘刊物决策咨询与智库服务功能。2022—2023年度,学报(哲社版)策划了多个跨学科栏目,包括“重启科技与人文对话”“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全球史中的中国医学”;组织了有重大现实关切的栏目,包括“节日文化与乡村振兴”“社会经济新发展探讨”“国家话语生态”“数字劳动与数字化治理”;刊发了根植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理论的栏目,包括“全球思想史研究”“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再写中国伦理学”等。两年里,学报有几十篇论文被三大文摘转载,其中桂世勋《高度关注低龄老人适度“参与”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陈少明《物、人格与历史——从“特修斯之船”说及“格物”等问题》、黄纯艳《“御夷狄”与“通财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政策取向》、胡伟希《一种综合的精神诠释学何以可能?——以中国人文学中的“感应论”为中心》、李宏图《“边界之争”:重申思想史研究的“身份认同”》、朱刚《从桃源流出的江湖——苏诗的“江湖”书写》等文同时被多家文摘转载。学报(哲社版)先后被评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1年度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最受欢迎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核心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另外,2022年第6期刊发的“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入选中宣部出版局主办的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成为综合性学报唯一入选的组文;张旭鹏《“革命”的内涵与变形:一项全球思想史的考察》一文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评选的2022年中国历史学十篇优秀论文;陈大康教授《古代小说考证七忌》一文获评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2024年,学报(哲社版)将加强前期策划,凸显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与人文对话等栏目,并着力提升刊物的国际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编委们通过组稿、荐稿、撰稿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学报的发展,依靠编委会的指导和编委们的支持来办刊,是学报(哲社版)一贯的传统和经验。出席会议的编委们对学报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大家用“用心、用力、用情”三个词来评价学报同仁在办刊上的付出。同时针对期刊发展、管理机制、学术热点等焦点问题纷纷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包括以学术的方式来完成专项任务,要关注研究中国问题的世界学者,需进一步完善外审的机制,有前瞻性地把握学术前沿,要传承华东师大的学术传统。作为综合性学术刊物,要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不仅是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校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多名编委提到了平衡,办刊需要在学术名家和青年学者、组织策划与自由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多样性、量化评价与学术理想等方面做到平衡,如何做到平衡需要编辑部也需要编委们群策群力。

  

校长助理吴瑞君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校领导历来非常重视学报的发展,目前学报编辑部的人员力量强大,学校也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她希望能在编委们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升学报的办刊质量。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追求卓越,这也是学报努力的方向。

朱志荣主编对校领导以及各位编委心怀学报、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未来,将在各方面做好平衡,总结经验、深化研究,要打造一流期刊,我刊依然任重而道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